牛皮癣

历史记载银屑病最早是那个朝代

 文章来源:熙宁健肤网

历史记载银屑病最早是那个朝代

1. 迄今较早的银屑病记载

根据历史记载,银屑病较早出现在国内古代的秦朝时期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中记载,秦始皇患有“疠”,后经研究证实,这“疠”便是银屑病。

秦始皇作为非常好位皇帝,其患病引起了朝野的极大关注。据悉,为了治疗自己的银屑病,秦始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,却始终无法治疗。这说明,即便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,银屑病就已经困扰着人们。

此后,历朝历代的医书中都有关于银屑病的记载。如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千金要方》等着作中,均记录了银屑病的症状、病因和治疗方法。这表明,银屑病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疾病,且备受医家重视。

2. 银屑病的命名由来

银屑病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其鳞屑呈银白色,形状如屑。古人将这种皮屑称为“鱼鳞”,故将银屑病称为“白屑风”、“银屑风”。

到了近代,银屑病的命名才逐渐统一。1860年,皮肤科医生威尔森初次使用“牛皮癣”(Psoriasis)这一术语来描述银屑病,意指银屑病皮损如牛皮般粗厚。

此后,“牛皮癣”这一名称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,但为了与脂溢性皮炎等疾病区别开来,我国皮肤科医生仍习惯称其为“银屑病”。

3. 银屑病与其他皮肤病的区分

银屑病与其他皮肤病,如脂溢性皮炎、头癣、二期梅毒疹、扁平苔藓、慢性湿疹等,有一定的相似之处。但仔细观察,还是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。

脂溢性皮炎皮屑常呈黄色或灰黄色,且多发生在头皮、面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。头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,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有灰色或淡黄色的鳞屑。二期梅毒疹通常发生在梅毒感染后6-8周,皮疹为圆形的红色斑丘疹或丘疹,表面有少量鳞屑。扁平苔藓皮损呈多角形的扁平丘疹,表面有细腻的白色鳞屑。慢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,有红斑、丘疹、水疱、鳞屑等表现。

如果遇到皮损形状为银白色鳞屑、边界清晰、边缘隆起、脱屑显然等特点,应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,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。

4. 银屑病的病因

银屑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皮肤病,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。

接下来是遗传因素。经验来看,银屑病有显然的家族聚集性,约30%的患者有家族史。这表明遗传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。

然后是免疫因素。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减缓外来抗原,而银屑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,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皮肤细胞,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角化,从而形成银屑病皮损。

当然是环境因素。某些环境因素,如精神紧张、外伤、药物反应、感染等,均可能触发或加重银屑病。气候干燥、寒冷等因素也会使银屑病症状加重。

5.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

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较常见的类型是寻常型银屑病,占所有银屑病患者的较高以上。

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或斑块,表面覆盖有银白色鳞屑,边界清晰,边缘隆起,脱屑显然。皮损主要分布在头部、四肢伸侧、躯干等部位。

除了寻常型银屑病外,银屑病还有关节病型、脓疱型和红皮病型等类型,它们的表现各不相同。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除了皮肤损害外,还伴有关节疼痛和肿胀。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上会出现脓疱。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类型,皮损呈弥漫性红斑,覆盖全身,伴有瘙痒和疼痛。

6. 银屑病的治疗

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目前尚无治疗的方法。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,减缓症状,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,包括外用药物、口服药物、物理治疗、中医治疗等。

外用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、维A酸制剂、维生素D3衍生物、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、水杨酸软膏、复方制剂等。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,减缓瘙痒和脱屑。

口服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、维A酸类、生物制剂(靶向免疫调节剂)、抗生素类药物、激素类药物等。这些药物可以系统地作用于银屑病的病理机制,控制病情的发展。

物理治疗主要包括长波紫外线光疗、中波紫外线光疗、波紫外线光疗、UVB光疗(窄波UVB光疗)、紫外线A联合补骨脂素、准分子激光、沐浴疗法、组合光疗法等。这些疗法可以通过抑制皮肤细胞增殖,减缓炎症,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。

中医治疗主要包括涂擦、封闭、药浴、熏蒸、溻渍和穴位注射疗法等。这些疗法可以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、滋阴润燥,改善局部微循环,调节免疫功能,从而缓解银屑病症状。

7. 银屑病患者的生活建议

除了积极接受治疗外,银屑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:

  • 保持皮肤清洁,定期洗澡,使用温和的肥皂或沐浴露。
  •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,选择成分简单、保湿效果好的产品。
  • 注意防晒,外出时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,避免长时间暴晒。
  • 保持心情愉悦,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。
  • 戒烟戒酒,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虽然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护理,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,提高生活质量。

相关推荐

相关资讯

查看更多

常见疾病